「远离四种执着」教授节选——萨迦圆满宫佛母达嫫库修仁波切

作者:萨迦圆满宫佛母达嫫库修仁波切   发布:2018-02-20  点击:4619

尊贵的萨迦圆满宫达嫫固秀仁波切传授

2012年7月12日

讲于Sravasti Abbay

今日到Sravasti Abbay禅修中心,我目睹了中心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获得的成就,非常高兴。你们为佛教事业精进努力,是用佛法服务社会的典范。Sravasti Abbay禅修中心的设施很齐全,拥有禅修所需要的一切用具。我真诚的期待能够在这个宁静、舒适的环境里久住并做闭关。生活在忙碌的都市里对我来说并不舒服,西藏则不属于都市的范畴。在此,我感受到佛法真的是弘扬到了更多的地方,众多的禅修中心如今在全世界比比皆是。

今日我被请求给予【远离四种执着】的教学,如果用藏文教授的话,我会比较顺口。我的英文不是太好,虽然可以用英文进行交流,但是关于佛法的词汇,用英文诠释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特别是在藏文中的一些佛法词汇,英文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单词,这种现象英文里面也存在,比如一个词汇有多重含义。所以一些导师在给予教授的时候,当无法找到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时,就用梵文替代。有些学生是可以理解梵文词汇所指代的含义,然而有些刚刚开始学习的人则会比较陌生。但不论如何,今日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教授。

我是一位西藏老太太,四岁的时候开始接触佛法。我的家庭世代都有喇嘛出现,有些是寺院的大喇嘛,有些是瑜伽士、瑜伽女。这样的家庭给予我众多的加持。后来我与一位喇嘛结婚,我的儿子们是喇嘛,我的孙子们也是喇嘛,因为这样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更多卓有成就的喇嘛们,从他们那里领受教学。25岁时我离开西藏,在那之前,我仅仅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佛法。我从未想过,也没有保证过,有一天我会教授佛法。

藏传佛教有四个派别,虽然今天有些人把苯波教也算在内,成为五大分支。但我从未接受过苯波的传承,仅从四大教派那里接受过教学。比如从尊贵的嘉瓦仁波切处领受过三次的"时轮金刚"和"白度母"等教授;从萨迦度母宫法王(即崔津法王的父亲)处领受喜金刚灌顶,尊贵的萨迦崔津法王的父亲将我带入喜金刚坛城;从我的公公—达钦仁波切的父亲那里也得到许多珍贵的教学。因为我的年纪足够大,很幸运的在这些大成就者那里领受了众多的传承,但是我自己是萨迦传承,因为我嫁给了萨迦派的喇嘛。

不只是佛教,其他任何传递爱与慈悲的宗教都是好的。我非常尊敬这些倡导爱与慈悲的宗教传统,当然这些宗教都给了人们非常多的帮助和利益。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认为佛教是最棒的。

有一次在墨西哥,我被圣母玛利亚的故事所感动,当时我知道她就在那里。尊贵的嘉瓦仁波切曾经说过,特蕾莎修女是度母的化身,我相信这是真的,任何宗教中以女性身份利益众生的这些神祗都是一样的。在西藏,人们认为度母是佛教的神祗,而我认为度母可以在任何宗教中化现,用相应的方式传递她的爱与慈悲。

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证悟,有什么能力。我从非常多的拥有非凡证悟的喇嘛处接受佛法教学,并且作为昆氏家族的妻子,我得到过许多特殊的加持,所以我常常觉得我只是将这些加持传递给我的学生,这一点我很自信。的确不是因为我自己有什么证悟和能力。

藏传佛教,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会比较陌生。在藏传佛教中,有许多称谓。比如喇嘛、堪布、格西等等,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称谓;喇嘛当中也有完全受出家戒的僧人,也有可以结婚的在家人,比如宁玛巴就有很多。

萨迦传承源于光音天,光音天主的三个儿子来到凡间,最小的儿子没有返回,留在了凡间并与凡间人成婚,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为了使传承血脉不断,所以萨迦两宫大喇嘛必须要结婚、生子,延续传承。如果他们有若干个儿子,那就选择一位来延续传承血脉的责任,另外的儿子可以选择出家。在我结婚的时候,达钦仁波切的父亲给我起了新的名字:蒋扬培玛巴蒂菩提,意思是智慧,莲花,以及多子(佛母笑)。所以当第三个儿子出生时,我想够了。第四个儿子出生时,我想真的足够了。当怀上第五个儿子时,我已经在美国,去做检查,医生没有告诉我是男孩还是女孩,那时他们不会告诉孩子的性别。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大学工作的同事们,同事们送给我粉色的婴儿衫,但我生出来的是儿子。在西藏,给小孩子穿衣服这个方面我们没有什么颜色概念,不管男孩女孩都一样。所以我把粉色的衣服给儿子穿,大家见到之后都说:他好可爱。直到今天,谈及此事,儿子还会抱怨我,而我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我没有女儿(佛母与达钦法王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但没多久小杰尊玛就过世了),之后又有了五个媳妇。

在萨迦传统中,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延续家族传承,而昆氏家族的女儿,在这个年代之前,全部受戒为尼。她们当中不少人证悟极高。我见过两位,一位是达钦仁波切的姑姑,一位是萨迦崔津法王的姑姑,她们二人都是金刚瑜伽母的真实化身,我在她们那里都得到过教学。在之前的年代里,女儿们不能结婚,全部受戒为尼,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

在此我就简单地介绍了萨迦传承以及为什么萨迦喇嘛们要结婚的原因。

现在我将用藏文念诵【远离四种执着】的颂词,用英文为大家翻译、解释。

这个教授的来源是萨仟贡嘎宁波,即萨迦派的祖师。大家常常看到萨迦五祖的唐卡,五位祖师中第一位便是萨仟贡嘎宁波。萨仟的母亲在怀胎时,便产生了各种吉祥殊胜的征兆,萨仟的父亲---昆贡确嘉波看到观自在菩萨现前,之后进入母胎。在萨仟出生时,又看到观自在菩萨现前,因此萨仟是观自在菩萨的真实化身。萨仟出生于1092年,在他11岁时,父亲昆贡确嘉波即入大涅槃。在萨迦早期,男婴的诞生与顺利成长是个不容乐观的问题,昆贡确嘉波入大涅槃后,昆贡确嘉波的老师---喇嘛南库巴便承担起了教育小萨仟的责任。当时萨仟11岁,对于承担法座这样一个责任来说,实在太小,而萨仟的母亲玛吉祥姆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她安排萨仟在多位大喇嘛处接受特殊的教育。

萨迦传承被看做是三位本尊的代表:文殊菩萨表诸佛的智慧,观自在菩萨表诸佛的大悲,金刚手菩萨表诸佛的力量。因此在萨迦寺院的墙壁上会看到三种颜色,萨迦传承的旗帜上也有三种颜色。萨仟在做文殊菩萨闭关的时候,大约六个月,他看到文殊菩萨真实地显现在其面前,并赐予了他 【远离四种执着】 的教授。虽然这部教授仅有短短的四行,却囊括了大乘佛法的一切精要。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人;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着己目的,则无菩提心;

执着若升起,正见俱消泯。

短短的这四句教授不仅在萨迦派内有卷帙浩繁的诠释,甚至在其他传承中也有不少大师针对其撰写了诸多引导。每一位大师对于这四句偈颂都有自己的理解、翻译和创作。萨仟的第三个儿子,萨迦三祖---扎巴坚赞从父亲萨仟贡嘎宁波处得到这一教授,并写下了关于这部教授的注解。

今日我以此注解为大家诠释【远离四种执着】的内涵。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执着此生,期待着拥有一切并过上幸福快乐舒适的生活。以这样的发心做祈祷,也许可以使某些愿望达成,但这不是佛法的修行。如果你仅仅考虑今生,“我要快乐,我要变得有名气,所以我来学习这些教授”,这样的动机不是真正的佛法。

藏文里有一个词语:米鲁仁波切,它的内涵是说我们生而为人,获得这个人身是极佳极难得的机会。轮回之中有六种层次,即便是生在天人道,拥有各种享受和美好,但只顾着享受,而忘记了轮回的过患,那么在福报享尽的时候,仍然会堕入到恶道之中。在六道里,对于解脱来讲,人道是最好不过的条件,因此我们说暇满人身是米鲁仁波切。我们现在能够听闻佛法,我们拥有老师教授佛法,拥有机会学习佛法,我们的身体健康良好,我们的心智健全,这就是我们珍贵的暇满人身,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都是仁波切,虽然没有人肯叫我们仁波切,但事实上我们就是米鲁仁波切。

我们拥有这么难得的机会,如果智慧地运用它,祈祷好好利用此生利益自己并利益他人,以佛法利益一切众生,若能如此发心才好。在这里扎巴坚赞同时提到,虽然我们想使自己快乐,但当看到他人比自己更好时,会产生嫉妒。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最棒的。此时我们应该觉察到这个【自我意识】,这是扎巴坚赞首先强调的。当然,作为人类,我们生来就具有这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当我们觉察到它、使自己警醒的时候,它会慢慢消失。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不会如此行持。这是我们需要警醒自己的地方。比如我们念诵祈祷文祈求诸佛菩萨加持膳食时,并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口腹饥渴,而是为了一切众生在做祈祷。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生命遭受着饥渴,我们祈祷并希望诸佛菩萨加持,使所有正在遭受饥渴的众生都能够有机会享用。我们需要以菩提心摄持自己的祈祷,诸佛菩萨并不需要面前的这些膳食,我们祈求诸佛菩萨赐予加持,以便能够帮助到所有众生。

第一句的大致涵义是说,当你做修持的时候,请不要仅仅为了此生。修持佛法依靠加持,你可以获得快乐或者某些圆满,那又怎样?下一世又怎么办呢?

修持的时候,仅仅思考满足自己的需求,是错误的想法。我们人类属于欲界,所以我们不断地想拥有更多,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绪。要提醒自己,我做此修持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不是单纯为了自己。即使在做修持,即使去特別殊胜的地方修行,但你心里想的是我在这里修行,出去后就能拥有金钱,拥有名气,比别人更高等…诸如此类的想法是错误的!世上的事物多种多样,修行也多种多样。要提醒自己,我做此修持,是为了利益众生。在大乘佛法中,我们因利益他人的动机而祈祷,自己才能够获得广大的资粮。

接着我们需要思考轮回过患。不管我们如何生活,每天起床上班,下班回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个轮回的世界没有片刻消停,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想到,分分秒秒的流逝都在使自己朝死亡走得更近。不管你拥有多少时间,哪怕工作时、散步时,请让你的心趋向正面的情绪,提醒自己去利益他人,提醒自己去思考轮回的过患。有时候,一个美好的家庭,所有人环绕身旁,你拥有一切,但这种种都是无常的。多少家庭最后只剩下孤苦伶仃,多少富裕的家庭瞬间便倾家荡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我们的贪欲,这种与生俱来的贪欲使自己从未真正得到过满足。当拥有一个的时候,就想要两个,拥有两个的时候就想要更多。拥有了一辆车,又想再买一辆更好更高端的。最典型的是手机,有了这个型号,更新的款式出来了,又想要新的,这是人类的贪欲本性。思考到轮回的过患时,我们应该把这些无谓的贪欲都搁置一旁:我现在很满足,很开心,我拥有了所需要的,现在我能够做得是行一切善法,去做真正利益他人且利益自己的事情,哪怕来世我再次生而为人,也希望我用它来利益众生。

无常就像这个天气,先是下雨,之后转晴,之后又转多云。我们的生命如此这般时刻变化着,请忆念这种无常。无常的变异之苦,也是轮回的主要痛苦之一。痛苦有多重形式,因为健康带来的痛苦,因为家庭带来的痛苦,因为财富带来的痛苦,因为与心爱的人分离的痛苦等等,执着于这些因素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懂得无常的道理,我们常常会为自己做许多的计划,甚至快过世的时候在床上还想着明天怎样,明年怎样。这些统统没有用!我们需要忆念无常。当下我们坐在如此殊胜的寺院里学习佛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这就是无常,我们需要反复思维它。思维无常可以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利益,甚至在自己的今生即将结束的时候,也不会畏惧死亡。因为在今生我已经种下了诸多善根,做了许多利益众生的事业,现在是今生落幕的时候,我也踏实了。它会在死亡的时候给你带来自信,我的来世会更好。比如我会再获得人身去继续利益他人;如果自己的证悟达到了某种程度,那就可以获得佛果。就是这样的自信。如果我们没有善用此生,那在临终的时候将会追悔不已,你会惧怕死亡,你会沮丧绝望,你会后悔因为自己愚蠢,而没有好好地走你该走的路。所以,现在我们应当尽自己的努力,不仅仅去利益自己身边的人,还要将心量放大去利益一切的生命体。就像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如果觉察到自己脚下有蚂蚁或者小虫子,就将其安置到无危险的地方,因为一切有情都曾生为我们的父母。

 

这一句讲的是轮回的过患。我们观察到轮回充满痛苦,虽然对于修行来说人道在六道中是最殊胜的机会,但仍然存在生老病死,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痛苦。我们了解了轮回的痛苦,因此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自利利他。

我们想躲避轮回的现状,但事实上是无法躲藏的,我们现在正生活在轮回之中,躲避的心态没有用,而应当提醒自己思考轮回的种种过患。


修行者应当心怀一切众生,藏传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亲、母亲。在进行祈祷、祈愿的时候,观想诸佛菩萨在自己面前上方,自己的母亲在右边,父亲在左边。在念诵例如七支供养等祈祷文的时候,应当为一切众生而做此祈祷,这甚至包括你的宠物。人类明白祈祷当中的内涵,而动物们是不明白,因为无明的关系,它们无法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虽然有些动物拥有这种能力。在祈祷的时候,自己观想一切众生,包括这些动物们,在观想中,它们明白了祈祷文的内容,并由此获得加持。

提到母亲的时候,人们常常会用慈母这个词,因为母亲赐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有些动物,在出生之后,几个小时之内就会独立行走了。而人类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独立。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喂养你、给你关爱、给你照顾、给你快乐、帮助你解决问题,可以说母亲照顾了你所有的方面。正如自己的母亲被称为慈母一般,Tara(度母)以慈爱救护众生而被称作救读之母。绿度母曾发誓言说她将做一切众生的慈母,不论是谁,只要向她祈祷,她都会在其身边守护。曾经有个喇嘛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并不是佛教徒的人,对佛法没什么了解,但他遇到困难时,就向度母求救。度母现身之后对这个人说:当你快乐、享受的时候,不要呼唤我;但你遇到困难和痛苦的时候,你再呼唤我;但是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我相信这是真的,度母真的会出现,但是以不同方式显现在你周围。有一次在夏威夷,我看到了度母的化现,她甚至穿着蕾丝裙。度母会出现,只是你无法识别出来。有时你向度母祈祷,在睡梦中或许会梦见你的母亲、姐妹、女朋友,这些都是度母的化现,度母立下誓言要以女性的形式利益众生。为什么要以女性的身份呢?女性的角色被认为更温柔、细腻、感性、慈爱、容易接近。我相信男性身上也拥有这些特质,但有时他们会以自己是男性为由而装作不具备这些女性化的心灵特质。无论母亲在做什么,看到孩子哭泣的时,会立刻跑过去。度母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祈祷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祈祷的时候,应该先想到自己的母亲。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便为一切情器世间而祈愿是非常困难的,它对初学者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在这个阶段,先以涵盖家人、爱人的祈祷开始,然后扩展到你的邻居、朋友,如此逐渐扩大祈祷的范围,这样持续下去,你的祈祷自然而然地会包含一切众生。另外一点,有人认为一个人所做的祈祷很有限,没有什么作用。事实上,它的确有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一切众生祈祷,但它并非一瞬间就能涵盖所有人。总而言之,祈祷很重要,在祈祷的时候,不论是希望获得快乐,还是希望获得证悟,或是你想得到一切,不要将关注点仅仅放在自己身上。仔细思考一下,抛下爱你的父母、关心你的朋友及其他众生不顾而希求自己的福祉,你应该不忍心这样做。把他们遗留在痛苦的折磨中,你自己又怎么会感到快乐呢?如是思维,你会自然明白你需要首先帮助他们。

这样的发心对自己的心灵成长帮助极大,会给你极多的利益。在日常修持中,甚至在做供养的时候,在佛堂中禅修、祈祷时,应努力使自己观想的范围更广阔。比如,在供养朵玛时,哪怕手中拿着的是很小的朵玛,但仍然可以观想无数的朵玛充满了整个虚空,无限殊胜的供养充满了整个空间。我们也不要局限于认定自己就是在一个狭小的佛堂内做禅修,而应想到自己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其中充满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足以使一切众生得到帮助。特别今日的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灾难,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自己的行为所致,可大家常常将其归咎到其他原因上。人类很聪明,借助修行,可以成为佛陀;然而人类的聪明也可以将自己变成恶魔去摧毁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建立正确的动机,使内心充满安宁与快乐。我常常建议在家弟子们,如果家中有小孩的话,与他们分享佛法是很好的,使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生存方式。我有时候也建议如果有小孩子的话,不妨养个宠物,比如小猫小狗。虽然照顾他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小孩子从这当中能够学到慈悲、关爱、责任心。我小的时候,一直都养小猫、小狗,我还有一只羊羔,我把它打扮得很漂亮,它头上、脖子上都带着装饰,我把自己的关爱布施给它们。西藏人以糌粑为早餐,每天早晨我都会把我吃的糌粑分出一些来放在旁边,然后拿出去喂他们。我的那只小狗它什么都吃,每天早晨它都准备好了在门口等我出来喂它。我与达钦仁波切前几年养了一只狗,后来这只狗往生了,在那之后我便说不再养狗了,因为我年龄大了,实在没有精力再照顾他们。而年轻人,精力允许的话,可以养一只,这是很好的,他们是很好的陪伴。虽然他们生在畜生道,但他们也有菩提种子,这一点我们也要明白。

在大乘佛法中,依止上师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上师,我们就看不到佛法。佛教徒常说三宝这个词,三宝是指佛、法、僧。佛陀为我们指示成佛的方法,但请记住,就算佛陀现在站在你面前,你对佛陀说:我想要证悟,佛陀也没有办法把证悟交给你,我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证悟。佛陀教导我们证悟的方法,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获得证悟。论典阐述佛法僧三宝的重要性时,用比喻的方式将三宝比作医生、药物、护理者。如果你得病了,去看医生,医生为你诊断你的病情,告诉你病因病理,为你开药,这个药被比喻成法,医生告诉你这是你所需要的药,即佛陀告诉你,想要克服这样的烦恼,你需要如此的方法。如果你不服药,你的病就不会好。这就是为什么实修是如此重要。而僧宝,我们讲出家众僧团。现在我们也有时候说我们这个禅修中心的所有成员,就像僧宝一样。虽然这个引申不一定正确,但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如此。我们需要僧宝。佛宝是医生,为你诊断病情,法宝是药物,僧宝将药交到你手中,就像是护士每天把药为你送来一样。佛法需要我们去实际修持,佛陀只是将方法告诉你,像医生开处方一样写下来,自己把药吃下去才会见效,修行者一定要明白这一点。现在有很多禅修中心,每一个禅修中心都有自己相应的规章制度,我们是人类,有自己的习气,所以需要一些制度上的约束。但更重要的是,大家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去修持,在与同修相处时,应当互相关爱、互相扶持,互相分享所学的内容,一起共修。所以我们这种 ‘僧宝’ (即修行者团体)太重要了,我们真的需要它。

对三宝及三宝所依应当恭敬。对于老学员来说,大家明白恭敬三宝的原因与方式,但初学者或者那些刚刚皈依的人,可能行为上会有过失,这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当中的内涵。我们可以礼貌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当看到地上有一片法衣袈裟的残片时,我们不应跨过去,而应当将其拾起,恭敬地放在高处,因其代表僧宝,佛法的追随者。法宝则更加重要,在佛堂上,我们把佛法典籍摆放在比佛像更高的位置。写有佛法内容的书籍不能放置在地上,如果不小心将法本落在地上,应当立刻拾起,恭敬地碰过自己的头顶。对法本的这般恭敬是必要的,因为法本中的每一个词句都代表着神圣的佛法。在萨迦寺,大家共修时每个人都有自己摆放经书的小桌子,有时候某个弟子被喇嘛喊着过去帮忙的时候,他就直接从放着经书的小桌子上跨过去,这是不对的。再比如说你们的念珠。念珠被加持之后,拿来念诵咒语,这是很神圣、严肃的用具。你应当将其戴在自己的脖子上,或者放在其他合适的地方。有一次,萨迦寺来了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他告诉我他修持佛法已经很多年了,他的上师住在尼泊尔。每一次共修,他都坐在我旁边,他是个很体面的人。在经堂共修,大家需要脱掉鞋子,因为他的脚不太好,就带着拖鞋。他有一串非常漂亮的念珠,念珠上有各种美丽的装饰。有一次共修完,他把拖鞋换下来装进自己的背包里,那是个很漂亮的尼泊尔手工背包,接着他就把自己那串漂亮的念珠直接扔进了装着拖鞋的背包里。我看到了,因共修人较多,我不好在众人面前纠正他的行为。后来我准备了一个很漂亮的念珠袋,上面绣着度母像。又见到他之后,我把念珠袋送给他,告诉他下次把念珠放到这个袋子里,千万别再和鞋子放一起了。他惊诧地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因为念珠是你的修法用具,怎么能和你脚上的鞋子放一起呢?他由此便明白了。人们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可有些时候却忽视了一些细节。这的确是很小的方面,可透过这些方面可以看到修行者对三宝的恭敬程度。通过对三宝的恭敬,我们可以获得加持,这之间呈正比关系。

1961年我们刚来美国的时候,美国还没有佛法中心。有些人见到我说,他们是佛法修行者,因为他们在阅读关于佛法的书籍。事实上,这样不算佛教徒。如果你希望成为佛教徒,你需要领受皈依戒或者接受灌顶。今日网络发达,你可以在互联网查阅到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学到很多很多关于佛法的内容,这只代表你对佛法有兴趣,并不代表你成为了佛教徒。因为这样的方式并没有使你与教法传承有实质的联结。当你寻找上师时,也不一定要追捧那些拥有很大头衔的人,而要侧重于考察他是否有纯正无染、未曾间断的教法传承。今天我看到太多所谓的 ‘法王’,在我的那个年代,西藏只有三位法王,而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是法王了。有人说这位是西藏来得某某法王,事实上他并不是所讲的那样。所以在寻找上师的时候,应当遵循佛经的教导:如果你要寻找上师来依止,请寻找合格的人。你需要很仔细地观察,堪布也好、格西也好、性别也好、来自哪个传承也好,重要的是他必需持有纯洁的未曾间断的教法传承。至于这个上师与你住的很近还是遥远,也不重要。就算他与你距离很远,但他的加持和与你的联系一直都在你身边,因为你向他祈祷,你所做的是他的心愿,你所持的是他的见解,你所行使的是他所期待的事业,这是你所能做的最殊胜的事。护持自己的上师、满足上师的心愿、认真修持佛法,这是我们优先要考虑的。

来到美国之后,德仲仁波切、卡鲁仁波切常常提到,西方人的问题是他们在消费佛法。他们跑到一个喇嘛那里学习佛法,然后看到另一个喇嘛,别人说那个喇嘛更好,他们又一窝蜂跑到另外的喇嘛那里。有些弟子找到我,请求我授予他们皈依。我问他们,你之前有皈依过吗?有的人说没有,那我就会给他传授皈依戒。而有的人说自己有皈依过,但根本不了解,不喜欢,我想要换个什么什么。这时我会说:不要这样做,这与我的三昧耶戒是冲突的,你想要再受皈依戒,我可以给你,但你必须保留你第一次的法名,那是你从你第一个上师那里获得的。总是跑来跑去,看看这个喇嘛,然后又跑去找找那个喇嘛,心想着碰到一个最契合的上师,但这样做,你永远都找不到,只是一直在消费佛法罢了。

藏传佛教有四大传承,它们都是伟大佛陀的追随者。有的人则持有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是噶举派,所以不去萨迦派那里,自己是格鲁派,所以不去噶举派那里,自己是萨迦派所以不去格鲁派那里。这是不好的,你应当无偏袒地去学习,只要你一直把自己的上师和传承装在心里即可。多学习是没有坏处的。当然有时候你所学的内容不一致,比如传承祈请文,萨迦派由萨迦派的上师们延续下来,格鲁派由格鲁派的上师延续下来;回向部分也会不一致,比如这个传承会回向给自己的上师和传承等等。萨迦派其实与其他三个传承有很紧密的联系,比如宗喀巴大师的上师就是萨迦派;而昆氏家族也有从莲师那里直接得到的传承—普巴金刚,这就是宁玛派的传承;而金刚瑜伽母又与噶举派有关(从那洛巴尊者处得到)。由此看来,藏传佛教各个传承之间都有很紧密的联系不是吗。我常常会对弟子们,特别是初学者们比喻说:佛法就像是一座寺院,这个寺院有四个门,就像四大教派一样,你选择其中一个门进去,进去之后,你看到的佛像都是一样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不同的传承都源于佛陀的教法,由不同的成就者们将其延续,流传至今。他们当中有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缘起,有不同的导师,形成了不同的传承。每个传承里面有自己的修法仪轨,但大致的修法比如度母、文殊菩萨,这些都是一样的,而传承的那点不同,就显得微不足道。

所以如果你愿意做佛教徒,就记住去寻找合格的老师,不管他离你近也好、远也好,当你接受皈依戒或者领受灌顶之后,你就是佛教徒了。不然的话,仅仅是靠读佛法书籍、靠网络了解,不能算是佛教徒。虽然这些人有可能比某些佛法修行者懂的还要多,因为有些修行者每天大部分时间在修法,很少有时间做这些阅读、浏览这些网页。但就算如此,也不能代表你就是佛教徒了。例如,你看到窗外一座美丽的寺院,你很喜欢,你憧憬着里面都有些什么。但只有领受了皈依戒之后,你才是那个真正进入这座美丽寺院里面的人。此时,上师有责任守护这位弟子,相应的,弟子也需要守持自己的誓言。

汉译: Yonas Ma